中科院古脊椎所与省地矿局地调院合作发现福建第一“龙”(一)

来源:省地矿局网站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2日  浏览35
字体大小:默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矿局所属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地调院)科研团队合作,在福建省开展古生物化石调查中发现距今约1.5亿年前的鸟翼类恐龙化石,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有福建第一“龙”之称的奇异福建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

  这项重要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6日23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线上发表,古脊椎所王敏为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福建地调院徐立明为第一作者。

  福建第一“龙”是怎么发现的?


  福建省的邻近省份在恐龙化石调查研究方面陆续有新发现,但福建省在2020年之前似乎在这方面没什么“风吹草动”。福建大地上曾生活过恐龙吗?福建何时能退出“无恐龙化石榜单”?福建地矿局科研人员在不懈寻找科学“答案”,福建岩石矿物标本馆公众号曾在2020年10月12日发表过一篇科普短文,发出了“福建的恐龙去哪儿了”之问。


  福建省地矿局专家介绍,福建省曾经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省份之一。2020年以来,福建省地矿局设立“福建恐龙化石赋存沉积环境研究”项目,以探寻恐龙为重点启动全省新一轮古生物化石调查,组织所属专业队伍从海量的已往地质资料中,筛查分析线索,优选适合恐龙生存的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确定重点调查区域,与中国科学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实施全省恐龙化石赋存环境调查研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为福建省地矿局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时鉴定过部分特殊种类化石,福建省地矿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合作可谓再续“前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等支持下,加强古生物化石的合作发掘与研究,相继在全省多个中生代沉积盆地中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新成果,实现了寻找福建恐龙实体化石从0到1的重大突破,福建省成为全国兼有恐龙足迹、恐龙蛋、恐龙骨骼等恐龙化石种类较齐全的省份。


  在以往古生物化石调查的基础上,古脊椎所和福建地调院科研团队合作在福建省内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调查工作。2021年4月8日,联合科研团队到达福建省政和大溪盆地,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地质工作资料(地质剖面资料、实际材料图),找到了一处化石点位置,但经过4天的零星发掘只发现了一些鱼化石和植物化石,但是不见恐龙和鸟类化石的“踪影”,整个团队似乎被压抑的心情笼罩着。


  为此,联合团队深入调研早期的地质资料,探讨进一步调查发掘方向。徐立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团队通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区域地质调查的野外记录、化石层岩性组合和化石鉴定报告,分析判断出另一化石点层位。我带着科研团队人员沿当地简易小路往北寻找下一个化石点,并根据岩性分析和层位对比,精确找到了新化石点。就是在这个新化石点,发掘出有福建第一‘龙’之称的恐龙化石。”


  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全力支持下,联合团队于2022年10月16日入驻政和大溪盆地新化石点开展科学发掘工作。2022年10月23日下午,联合团队发掘出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疑似恐龙对板化石。经过精心修复,将化石原貌完全展现出来,研究表明这个化石是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


  奇异福建龙正型标本,分支系统树和古地理图(中科院古脊椎所)

  福建恐龙化石调查的重要发现,是古脊椎所和福建地调院科研团队的众多科研人员艰辛努力的结果,离不开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这项调查和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十年择优项目、腾讯探索奖、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闽西地区晚中生代盆地地质遗迹及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和福建省地矿局“福建恐龙化石赋存沉积环境研究”等项目的资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021-57634889-236),我们将及时处理。